“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经苦难才明白,没有共产党哪有新中国。”11月29日晚,伴随着清脆的童声演唱,由华中师范大学牵头,联袂附属中小学及合作办学单位精心打造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沉浸式特色展演“歌声中的党史”在华中师大一附中初中部上演。
活动以百年党史的四个时期为时间轴,将红色歌曲演唱、舞蹈表演和情景讲述有机结合,选取中小学教材中出现的《红星歌》《歌唱祖国》《七子之歌》《我和我的祖国》等8首歌曲,通过耳熟能详的旋律、生动感人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忠诚为民的炽热情怀。
华中师大党委副书记陈迪明表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必修课。此次活动既是对加强“四史”教育的一个创新举措,也是对深化推进华中师范大学校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一次创新探索。
为进一步打造“家庭式”思政课一体化,当晚还启动了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推进仪式。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市洪山区教育局、华中师范大学有关职能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附属中小学和合作办学中小学负责人共同点亮灯光柱。
参与讲述的语文教师但新芳说,这堂特别的一体化思政课,是一次难得的爱国主义教育,展演的学生全情投入,台下的学生沉浸其中。
学生张一莛表示,作为一名即将入团的初中生,那些在课本上学过的历史知识,在团课上听过的历史人物,以如此鲜活的方式出现在面前,仿佛瞬间带其穿梭至那段波澜壮阔的激荡岁月之中。“在一次次的心灵触动中,我更加坚定了爱党、爱国之情,希望通过努力奋斗为国家繁荣和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华师一附中副校长、初中部执行校长江兴隆介绍,学校遵循“五育融合、启智润心、培根铸魂”的德育范式,以系列化的“红色”主题品牌活动,构建爱国主义教育机制。本次展演活动实现了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深度融合,学校将继续发挥共同体的强大资源优势,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方式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奏响思政育人的协奏曲。
本次活动现场观看师生有2600余人,活动在教育部“大思政课”数字实践地图平台、华中师范大学、华师一附中初中部、华中师大附属小学微信视频号同步直播。安庆师范大学教师曲凯梁表示,通过歌声真切沉浸到历史中,歌声中的党史让党史更加具有可读性!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网名为新生的网民在直播间评论说,“带着稚嫩的沧桑味,有着未来的历史感。大大的幸福须珍惜,小小的你我有责任。”
(长江云新闻记者 吴宝洪 通讯员 章元元)
报道原文链接:华中师大创新探索校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歌声中的党史”声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