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奔涌的当下,为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与现代金融的认知,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初中部 711 班于 2025 年 4 月 25 日下午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活动,以 “探秘货币长河,解锁财智密码” 为主题,带领同学们走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货币文化探索之旅。此次活动也是 4 月份德育节的重要环节,711 班在德育节期间围绕 “在数字时代中探寻未来” 主题,组织了一系列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紧跟科技步伐,提升综合素养。
精心筹备,筑牢研学基础
活动前期,学校、老师、家委与家长们通力合作,为此次研学做了充分准备。班主任与家委们多次沟通协调,确定活动细节。家委们负责车辆预约、准备应急物资、组织家长志愿者团队等工作;老师们精心设计参观手册与活动任务卡,规划研学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行前知识培训和安全教育,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有序开展,沉浸货币文化之旅
活动当天,阳光明媚,同学们热情高涨。下午1点,家委们早早来到学校正门,组织学生有序登上大巴车。1点 30分,车辆准时出发,向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驶去。
下午 2 点,同学们在学校操场集合完毕。班主任和带队老师仔细核对班级人数,为每位同学讲解参观活动流程,并再次明确参观纪律和安全规范。随后同学们有序乘车前往博物馆。
2 点 20 分,抵达博物馆后,同学们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步入展厅,开启了 “货币文明的千年脉络” 主题讲解。从原始贝币、商周青铜铸币,到秦汉半两五铢钱,再到唐宋纸币、明清银元,货币的形态演变在同学们眼前徐徐展开。讲解过程中,多媒体设备的运用让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通过实物展品、历史影像和三维模型,深入了解货币背后的政治经济变革、文化艺术传承与中外贸易交流。同学们认真聆听,不时发出惊叹,积极与讲解员互动。
3 点,同学们进入博物馆互动体验区,开启了充满趣味的沉浸式互动体验。在 “货币知识擂台赛” 中,面对 “唐代开元通宝的铸造意义”“元代纸币的防伪技术” 等问题,同学们积极抢答,现场气氛热烈非凡。表现优秀的同学还赢得了博物馆定制书签、纪念徽章等小奖品。接着,同学们分组参与 “货币工坊” 体验,使用模具拓印古代钱币纹样,亲手制作简易金属币,直观感受铸币工艺的魅力。最后的 “穿越货币时空” 角色扮演游戏将互动体验推向高潮,同学们抽签扮演不同朝代的商人、铸币匠等角色,根据给定情境完成货币交易任务,在欢乐中深化了对货币功能的理解。
3 点 30 分,同学们以 5 - 6 人为小组,围绕 “钱币上的历史故事”“中外货币对比” 等预设主题,在展厅展开分组探究与自由参观。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有的负责记录发现,有的拍摄展品细节,还有的与博物馆志愿者互动交流。同学们仔细观察钱币上的文字、图案、形制,挖掘其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并认真在参观手册上完成主题探究笔记。
4 点15分,全体学生在博物馆入口集合,各小组推选代表分享参观收获与探究成果。同学们的分享精彩纷呈,从货币演变与历史发展的关系,到对现代货币数字化的思考,展现出了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带队老师对活动进行了总结,表扬了积极参与、表现突出的学生和小组,回顾了重点知识,强调了货币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
4 点 30 分,在老师和家委的组织下,同学们有序乘车返回学校,结束了这场充实而有意义的博物馆研学之旅。
家校携手,共促学生成长
此次研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家委和家长们的全力支持。活动当天,聂雨恬爸爸、呙振宇爸爸等多位家长早早来到学校,协助组织学生乘车。在乘车和活动期间,家长们时刻提醒并监督学生遵守纪律,协助管理学生物品,关注学生身体状况,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呙振宇爸爸负责班级合影,用镜头记录下了同学们的精彩瞬间;骆泓舟妈妈准备了创可贴等应急物资,以备不时之需。家长们还按照要求提前预约车辆,确保车辆顺利进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活动总结,展望未来探索
班主任老师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次活动是 4 月份德育节的完美收官。在本次德育节中,711 班围绕‘在数字时代中探寻未来’主题开展了丰富的活动,同学们前期学习了 AI 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次又深入了解货币文化。货币文化贯穿历史长河,而货币数字化也是当下数字时代的重要体现,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表现都很棒!希望大家能持续关注这些知识,努力探索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不断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