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
八年级
亲情拾光・每周分享|“亲情拾光·每周分享”家庭故事暖心班会,让爱住进故事里!
作者:811班 来源:本站 浏览量:16 发布时间:2025-09-28

9月22日,华师一初中部 811 班的教室里格外热闹 —— 一场以 “亲情拾光每周分享为主题的家庭故事班会,在这里温馨开场。没有严肃的说教,只有真诚的倾诉和倾听;没有距离感的对话,只有满室的暖意,同学们终于有机会坐下来,把和父母的那些温暖小事,慢慢说给彼此听。


image.gif


本次班会由赵王睿璿同学从容主持,她一开口便拉近距离:“今天我们不谈作业,不聊考试,就说说和爸爸妈妈的那些事儿。” 话音刚落,董轩诚同学从容不迫的带着自己准备好的分享内容“父母与我共同成长”,开启了第一场分享。他没有讲轰轰烈烈的大事,反而把日常里的小片段一一展开:


image.gif


聊起 “我们家的相处模式”,他说 “爸爸妈妈从不会把‘你该怎么做’挂在嘴边,而是会问‘你想试试吗’,相处模式挺像朋友的,爸爸妈妈经常会让我像大人一样,对于关于我的事情上有决定权,给予我足够的情绪价值。他们就像掌舵者,让我这只小船在不偏离航道的情况下,为我保驾护航,顺利前行。


image.gif


image.gif


回忆起“一场关于‘活着的意义’的对话”,他笑着说“那天和爸妈聊到深夜,活着对自己而言意味着什么,如成长、认同、被需要;对家人而言意味着什么,如爱和被爱、责任和义务、分享和传承,那晚的谈话,像一盏灯,让我茅塞顿开,让我面对挫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明白了成长不只是考高分,更要找到自己的价值。

提到月考失利时的 “惨不忍睹”,他坦言 “当时怕极了爸妈的指责,可他们却陪我一起分析错题,说‘没关系,我们一起找问题’,那份包容比任何鼓励都有用”;还有“陪”不是“盯”的默契 —— 爸妈支持他发展兴趣,也提醒他平衡学习,让他明白“喜欢的事和该做的事,其实可以不冲突”。


image.gif


最后说到“目标契约书”,他说“这是我们家的‘小约定’,既有自由的空间,也有明确的方向,慢慢的我学会了自己管理时间,按自己的节奏长大从我的小烦恼聊到他们的成长,原来大人也会和我们一样迷茫,而沟通就是解开困惑的钥匙””。


image.gif


董轩诚的分享刚结束,教室里就响起了轻轻的掌声。徐安泽同学紧接着接过话茬,聊了聊他听了董轩诚的故事分享的感受:“我爸妈最让我感动的,是每次我练篮球到天黑,他们都会在操场边等我,递一瓶温水,从不说‘别玩了快去写作业’,而是说‘今天打得开心吗’。” 简单的一句话,却让不少同学想起了自己父母的同款温柔。


image.gif


张新然同学更是忍不住举手表达感受:“董轩诚家的教育真的好特别!不是‘一刀切’的要求,而是‘定制式’的理解 —— 知道他需要什么,愿意听他说什么,这种没有紧张感的家庭氛围,真的生活起来很轻松。我突然想起昨天妈妈帮我整理书包时,悄悄放了我爱吃的糖,原来爱就藏在这些小事里。


image.gif


分享间隙,张老师也走到同学们中间,温柔地说:“今天我特别开心,不是因为大家讲得多好,而是因为我看到每个人都在‘认真听’—— 听同学的故事,也在心里找自己的回忆。青春期的我们总觉得和父母有距离,但其实很多矛盾,都能在“好好说话”里化解。”


image.gif


她还为大家送上了期待:“希望‘亲情拾光’能成为 811 班的‘心灵小站’:每周花10分钟,把和父母的故事说出来,既能发现藏在日常里的爱,也能锻炼自己表达的勇气。未来不管是开心的、遗憾的,还是有点小委屈的故事,都可以在这里分享 —— 因为每个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份亲情都值得被看见。”

811 班的“亲情计划”:让温暖延续

为了让“亲情拾光”一直走下去,班级还特意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把每一份温暖都落在实处:

一、活动目标

1. 依托每日10分钟“天天读、天天唱”时段,引导811班学生回忆与父母的难忘对话或经历,感受亲情细节,缓解青春期亲子沟通的潜在隔阂。

2. 锻炼班级学生口语表达的逻辑性与情感感染力,让学生学会清晰、真诚地分享个人成长中的亲子故事。

3. 以班级专属故事分享为纽带,营造811班温暖共情的氛围,让同学间通过彼此的亲子故事,发现亲情的共性与珍贵。

二、活动信息

- 活动对象:811班全体学生

- 活动时长:每周约10分钟(嵌入“天天读、天天唱”环节,缩减原有读唱时长,聚焦故事分享)

- 活动地点:811班教室

- 准备物品:

- 排班表(每周标注日期、分享人、故事关键词)

- 即时奖励:班优设置加分规则,记入常规积分

- 班级“公众号”发布演讲视频

-班级文化墙展示(用于张贴分享者姓名及故事核心句) 

三、活动流程

(一)前期启动:班级专属动员与报名(1课时,班会课开展) 

1. 主题共鸣:

2. 自主报名:提前一周确定下周分享人。

3. 规则明确:强调分享需“有具体场景(如时间、地点)、有细节(如父母的语气、动作)、有真实感受”,时长控制在4-5分钟;倾听时需保持安静,可在互动环节说1句“最打动你的话”,不随意打断分享。

(二)每周分享:10分钟班级专属环节(周一“天天读、天天唱”时段)

1. 主持过渡(1分钟):班长用811班专属话术引入,如“昨天811班的XX分享了妈妈陪她改作文的故事,特别温暖,今天轮到XX,咱们一起听听他和父母的特别经历”,快速拉近距离。

2. 学生讲述(4-5分钟):

3. 班级互动(2-3分钟):邀请1-2名同学分享“听完这个故事,你想到自己和父母的哪件小事”,或说1句对分享者的反馈,强化班级共情。

4. 奖励与记录:积分奖励,班级展示,公众号发布

 四、注意事项

1. 时间把控:尽可能不超时

2. 隐私保护:提前和811班学生沟通,若故事涉及家庭隐私(如家人健康、亲子争执),可自主选择“只分享温暖的部分”,教师不追问、不强迫公开,保护每个同学的隐私。

3. 关注班级特殊情况:对性格内向或亲子关系较紧张的811班学生,不强制报名,可邀请其先做“班级记录员”(记录每日故事核心句),待其主动愿意分享时再安排,避免造成心理压力。

4. 强化班级归属感:全程强调“这是811班专属的亲情故事会”,每个同学的故事都是班级记忆的一部分,不评价“故事好坏”,重点肯定“811班同学敢于分享、真诚表达”的行为,让班级氛围更温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