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八年级12班迎来了一堂特殊的生命教育课,由迈瑞医疗中国红十字会&美国AHA心脏协会急救员冯老师主讲的心肺复苏与AED使用急救技能培训。此次活动通过系统化教学与沉浸式体验,为学生普及急救知识,增强他们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筑牢校园生命健康安全防线。
课程从一个真实的心脏骤停猝死案例展开,冯老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我国院外心肺复苏成功率仅为1%。这一数字背后,折射出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与急救普及率的巨大差距。

冯老师讲解道,当心跳呼吸停止时,大脑缺氧4分钟便将开始不可逆的损伤。这黄金四分钟是生命与死神的赛跑,然而救护车往往难以在此窗口期内抵达。唯一能挽救生命的,正是身边的第一目击者。

本次活动突破了传统理论讲解的模式,构建了完整的教学体系。通过PPT图文解说、模拟人及AED教具实操,学生们经历了从知识学习到技能掌握的全过程。




课程内容设计科学合理,涵盖三大重点模块。海姆立克急救法针对气道异物堵塞的紧急情况,教授学生如何利用腹部冲击法,使膈肌急速上升,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将异物冲出。卒中快速识别模块通过一看一张脸、二查两只手臂、聆听语言的口诀,帮助学生快速识别卒中症状,并迅速拨打120。心肺复苏与AED使用模块重点培训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和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方法,让学生掌握心脏骤停的抢救技能。


在互动实操环节,同学们分组进行模拟训练,在冯老师一对一指导下,练习心肺复苏的按压深度和频率,掌握AED操作要领。
参与培训的学生谭家佑表示,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急救,今天才知道正确的按压手法和节奏这么关键。从环境评估、呼救报警到胸外按压、人工呼吸,每一步都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确保学生们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这种沉浸式演练不仅让师生们掌握了急救技能,更通过实践强化了安全意识。"原来急救不是大人的专利,我今天也学会了救人技能。"学生朱章艺兴奋地说。


这堂急救课的尾声,学生们簇拥在模拟人教具旁,仍叽叽喳喳地复盘按压的力度与节奏——生命的重量,就这样落在了这群少年掌心。从“电视里的急救”到“能上手的技能”,从“别人的责任”到“我的勇气”,这场生命教育,早已把“敬畏生命、勇担责任”的种子,种进了每个参与者心里。
往后如遇突发情况,这群曾在课堂上攥紧拳头练习按压的少年,会成为第一个冲向现场的身影;而更多像这样的急救课,终将织就一张守护生命的网,让每个普通人都敢救、会救,让“生命”二字,因每个挺身而出的凡人而更有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