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1日,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中部与初中部携手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地理联合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同课异构”形式聚焦七年级《多变的天气》一课,通过不同教学设计的碰撞与交融,深入探讨地理课堂的多样性与创新路径。初高中地理教师及实习教师齐聚初中部校园,共研教学之道,共话育人之策。
活动伊始,两位来自高中部的实习教师先后登台授课,展现出风格迥异却各具匠心的教学风采。

在七年级(9)班的课堂上,廖老师巧妙引入AI虚拟形象“华小一”,以“跟着‘华小一’游藏龙岛”秋游活动为情境主线,带领学生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云打卡”之旅——探访藏龙岛湿地公园。沿途,师生共同观察实时天气变化,自然引出气温、降水、风向等核心知识点。课堂还融合了实时天气数据查询、气象符号互动游戏等环节,将抽象知识具象化、生活化,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感与理解力。

而在七年级(1)班的课堂中,常老师则以“诗词中的天气”为切入点,巧妙实现跨学科融合。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双关妙语,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气候写照,一首首经典诗词被搬进地理课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天气现象,并结合本地气候特征与气象灾害防御常识,构建起“观察—分析—应用”的教学逻辑链,在文化意蕴中深化科学认知。
两节公开课虽风格迥异,但目标一致:立足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习兴趣,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台下听课教师全程专注记录,围绕教学设计、学情把握、课堂生成等维度进行细致观察与思考。

授课结束后,研讨交流环节气氛热烈。教师们畅所欲言,既充分肯定了AI技术赋能教学、诗词融入课堂等创新设计在提升学生参与度方面的显著成效,也针对教学节奏、问题引导、知识拓展等方面提出了中肯建议。两位实习教师虚心听取反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收获,与资深教师展开深度对话,现场凝练出多项切实可行的教学优化策略。
华师一附中初中部八年级主任曾老师充分肯定了“同课异构”在教研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强调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同时指出在当前教学背景下,地理板书与板画不仅是知识传递的重要载体,更承载着独特的育人价值和学科影响力,曾主任希望依托华中师范大学及高中部的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推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质量。

高中部刘老师表示,将以此次联合教研为契机,推动初高中地理教学常态化联动机制建设,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学能力跃升。两位老师共同呼吁:未来将进一步整合初高中优质教学资源,拓展跨学段教研的广度与深度,打造更加开放、协同、共生的学科发展生态。

此次联合教研活动,不仅搭建起初高中地理教学交流的桥梁,也为实习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实战锻炼平台。更重要的是,它进一步明晰了地理教学的核心方向——以学生为中心,以素养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这场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交融,正为学校地理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