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精准高效备战中考,9月16日至19日,我校各学科教研组举行了“薪火相传、智赢中考——新老初三教师经验交流会”。各学科教研组精心筹划,原九年级教师团队围绕中考考点、高效备考策略、学困生辅导方法、常规管理等议题,倾心传授宝贵经验,为目前九年级团队指明了教学方向,携手为中考学子助力,以更高效的姿态迎接中考挑战。
一、年级管理团队
江校长从师生思想工作、学风建设对年级管理提出要求,提出要严抓学生一日常规,落实师生常规管理;在初三学习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学校将推出特色创新活动,旨在调节学生学习生活节奏,为学生赋能;同时,江校长也对各备课组提出要求,希望备课组老师们能做到协同选、做题,优化作业设计,借助新的作业系统,达到为教师减负增效的目的。也特别强调,年级教学工作应注重班级与学科之间的均衡发展,优势学科应在时间分配上适时做出适当让步,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原九年级邓旭主任分享了宝贵的经验,他详细分析了在数据支撑下的临界生突破策略,并具体落实到自习管理、体育训练等细节问题,为九年级管理团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二、语文组
交流会由语文教研组长章文太老师主持,语文教研组全体老师共同研讨交流。黎江玲老师重点从作文阅卷的角度,为老师们提供日常作文教学备考的新思路。作文阅卷的误区:1、不要给一个笼统的分数,归类要准确。2、不要限制学生的表达自由。记叙文、议论文、散文、书信都可,只要把事理写清楚,在形式上不要僵化。3、“知行果”只是其中一种思维,决不是唯一。4、走出套路的误区,不要以自己的喜恶要求学生。每篇作文都要有自己的逻辑系统。
余梅老师重点分析大阅读题型中考大阅读,强调,针对简单概括的题目要与学生强调禁止照抄原文,应概括上位词进行答题。
沈智平老师则从日常的备课组集备方面为九年级老师们提供了方向。沈老师指出要团队协作,取长补短,统一教学进度;分工合作,各自整理,互相讨论。同时,要抓好课堂40分钟,不求多,注重落实,将新课的教授与习题的讲解轮换进行。
三、数学组
交流会由数学教研组长王丹老师主持,江兴隆校长出席交流会。江校长倡导数学中考备考要适当降低难度,对标中考要求夯实基础。数学老师日常要多做题、多分享好题,追求以做题为乐的职业情怀。
王丹老师紧接着向与会老师们传达了洪山区中考以及七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成绩的关联指标数据,展示成绩的同时,也亮明新的期待,令全体数学老师们信心倍增。另外,王锐老师在交流会上将日常狠抓落实的经验倾囊相授,为新九年级后进生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方向引导。
四、英语组
原九年级英语备课组长曾艳老师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分享。书面表达方面,需训练学生审题能力,重视书写和框架,引导学生先打草稿再誊写。在专项训练方面,从上一届各区的模拟试题中选取进行汇编,以达到题量小、效果佳的结果。
新九年级英语备课组受益匪浅,决心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突破。首先,回归教材,重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会利用教材中的佳句。讲解分析课文重视结构讲解,在日常训练中做好思维引导。其次,关注学困生培养,从基础词汇做起,落实好日常听写,协同家长对该部分学生重点关注。
五、物理组
九年级新老物理备课组围绕课堂增效、分层教学、优化作业设计、资优生与临界生培养落实等关键议题,老师们深入交流,碰撞思维火花,分享实践经验与创新策略。促进了教学经验传承与共享,为提升物理教学质量、实现精准教学提供有力支撑,助力物理组新九年级中考备考迈向新台阶。
六、化学组
九年级化学团队每年都承担着带领学生迎接中考化学挑战的重任,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备考策略,但也不断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优化。针对每一届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他们精心调整教学计划,优化备考方案。在落实教学常规方面,每周开展 “四定” 集体备课,编制校本作业与测试卷;教师规范备课授课,青年教师完成听课,老教师发挥 “传帮带”作用。同时,注重深化教学研究,优化入门教学,用趣味实验激发兴趣;深挖实验教学,推广微型与家庭实验;聚焦思维训练,设计驱动性问题与优质习题。另外,深化分层教学,探索课堂分层模式;精准分层辅导,自主编制复习材料,优化复习与答题训练。
七、历史组
历史教研组老师们也在一起就中考备考进行交流,他们分享着各自在备考过程中的经验和策略。首先,规划先行,全局统筹。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通过制定详尽的教学进度表,统筹安排新授课、一轮复习、二轮复习及专项训练,确保备考过程张弛有度、稳步推进。其次,精编作业,课堂增效。摒弃“题海战术”,强调作业精而不多,实现当堂训练、反馈与查漏补缺,切实减轻学生课后负担。同时,紧扣基础,注重落实。高度重视基础落实,通过默写、错题重做等形式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为能力提升筑牢根基。最后,借力教研,精准靶向。积极借助校际联合教研,共同研读课标、分析试题,通过联合命制高质量、靶向性强的模拟试卷,帮助学生适应中考节奏、精准诊断问题。
八、道法组
原九年级道法备课组提出,在夯实基础方面,要构建 “教—学—评” 闭环,强化教材阅读与默写,教师通过随堂发放小纸条的方式考查关键概念、原理,确保学生准确牢固记忆。针对能力短板,需开展专项训练,重点讲解易错题与高频考点。
教学中要狠抓落实与反馈,实现精准教学,教师需面批试卷并当面点评,明确失分原因。对于学困生群体,要调整教学节奏,放慢进度,遵循 “能会一题是一题” 的原则,用基础题反复训练帮其建立信心,提升应试能力。
整体而言,道法备考需多维度精细化推进,才能助力学生提升学科素养与应试能力,实现学业水平有效提升。
九、体育组
体育教研组提出,要保证学生上课时间、引导学生端正训练态度。同时,针对学生身体素质与训练情况进行定期全面测试,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积极关注居家学习孩子的身体情况,并给与一定的指导练习方法。另外,在日常的教学中,体育老师要联合年级团队和班主任,积极督促有困难的学生的训练,配合做其思想工作。
一轮又一轮毕业年级教学经验的传承与沉淀,是华一初发展的宝贵财富。从备课组内老教师倾囊相授教学技巧、分享备考心得,到新教师积极汲取经验并创新教学方法,每一届师生的实践都在为学校教学积淀新的智慧。正是这份代代相传的坚守与探索,铺就了华一初历久弥新的创新发展之路。面对每一届学子,各备课组教师团队始终怀揣赤诚之心,深耕教学、精准辅导,以专业与责任托举起莘莘学子的求学梦想,助力他们在成长路上勇攀高峰,一展鸿鹄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