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新闻速递
校际携手传薪火 跟岗研修促成长
作者:余思龙 来源:本站 浏览量:32 发布时间:2025-10-27

校际携手传薪火 跟岗研修促成长

——2025年华大基础教育合办校语文美术跟岗培训

10月22日上午,来自长寿学校、琼中中学、苏州附校、东莞东城、龙园附校、宝安附校、临空港实验学校的10位老师前往华师一附中初中部开展2025年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办学校初中段数学、体育跟岗培训研修班,通过深入参与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教研开展的方式,与我校师生共同度为期一周的研修时光。


                                             

跟岗期间,学校组建了由10位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组成的指导教师团队,从课堂观摩、集体备课到专题讲座、校园文化体验进行全方位指导,形成了涵盖 “理论学习 — 实践观摩 — 研讨反思 — 成果展示”的完整指导模式。五天时间里, 跟岗教师深入我校数学、体育学科课堂,观摩常规课、示范课100余节,近距离感受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交给学生”的教学实践。结业座谈会上,跟岗教师们纷纷表示,通过一周的跟岗学习,近距离感受到初中部课堂上的教育机智、教研中的思维碰撞、班级管理中的育人智慧,让人收获颇丰。


深圳市龙岗区华中师大附属龙园学校赵啟东老师:本次培训展示的校本课程,其丰富程度令我惊叹。同个年级同个科目都有多种校本导学案,几乎为每一位学生都准备了一把开启兴趣大门的钥匙。这生动地诠释了“因材施教”的现代内涵。教育的目标不是生产标准件,而是培养拥有独特灵魂和多元才能的完整的人。校本课程的多样性,正是对学生个性差异的最大尊重,它为不同的成长路径提供了无限可能。这激励我,要在自己的教学领域,思考如何开发或融入更多元的内容,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做加法”,为他们的人生选择“拓宽度”。

华师苏州实验初级中学范成阳老师:在华师一附中为期一周的跟岗学习,我首先被学校浓厚的校园文化育人氛围深深感染。一进入校门就是文化长廊,每个班级都张贴了励志名言,课间操时同学们展示的精神面貌,都让我直观感受到了学校优良的校风建设。

教学专业提升方面,我通过观摩一堂堂好课,课后与优秀教师交谈学习,掌握了新教材新课的高效授课方法,学会以生活实例为载体,用梯度化问题链引导学生突破抽象概念难点,往后,我将快速转化所学,切实优化教学策略,将理念转化为实践。

临空港实验学校张新星老师:为期一周的跟岗学习,让我对华师一附中初中部的教育实践有了多维度的深刻感悟。其中肖爱平老师的课堂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他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此外,学校各班级在教学落实方面做得细致扎实,如错题整理等做法,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这次学习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思路和动力,我将努力把所学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陈欣老师:跟岗学习期间,在观摩初三年级篮球课时,我看到指导老师并未局限于运球、投篮等技术教学,而是通过“团队攻防赛”设计,融入规则意识、沟通技巧与抗挫折教育。当一名学生因失误导致团队失分而沮丧时,老师引导全队复盘配合问题,而非指责个人,这种“以育人为核心”的设计,让我真切体会到体育的育人价值。这也让我反思:好的体育课,应让学生在流汗中学会协作,在竞争中懂得包容,为终身体育习惯筑牢根基。

 

华师东莞东城学校彭洁妮老师:为期一周的跟岗学习,让我对初中数学教学有了更深的体悟。在听课过程中,我深感一附老师们对教材的挖掘远超表面。他们不满足于知识的单向传授,而是巧妙设计问题链,将数学与生活乃至其他学科自然衔接,实现了知识的横向贯通与纵向延伸。尤其在听王丹老师的课的时候,每个问题环环相扣,知识点非常顺滑的就进入了学生的脑中,重点特别突出,知识点不断的在课堂中反复强调,学生吸收效率很高。确实也实现了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做到了教师是精心的设计者和温暖的引导者。

 

 

 

宝安附校王琛琛老师:跟岗学习期间,跟各位老师学习到了很多,尤其是邓旭老师,他擅长以不同的评价性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学生都很积极的回答问题。并且表扬方式多种多样。怎么调动学生积极?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们非常喜欢邓老师,也因此非常喜欢数学课。邓老师的提问很巧妙。“相信学生学生就会给你很多意外的惊喜”通过不断引导式的提问,引发学生思考。知识都是引导性的出来。

作为一名年轻老师,此次培训收获很多,以后更要将这些经验落到实处,希望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长寿学校傅小恒老师:赴华师一附中跟岗学习,我深刻体悟到“好课堂”之核在于“育人匠心”。数学课上,教师以生活化情境层层设问,让模型思维自然生长;精准提问引导学生做课堂小主人;王丹老师一节课六次提醒“做笔记”,更让我明白学习习惯需耐心根植。规范解答与精美板书相得益彰,显现严谨与审美的专业高度。校园内学生设计的跑步者雕塑矗立,提醒我教育首先是“看见”,再是“赋能”。多元校本课程则为不同潜能提供跑道,让因材施教真正落地。

 

 

华中师范大学东莞东城学校盛爱玲老师:本次赴武汉为期一周的跟岗学习,我深入观摩了武汉优秀同仁的课堂,其科学性与创新性令人赞叹。从运用音乐节奏把控运动强度的热身操,到将跑、跳、投巧妙融入情境的“游戏化”教学,我深刻体会到体育课不仅是体能的锻炼,更是激发兴趣、培养团队协作与规则意识的育人过程。尤其在“课课练”环节中,针对学生体质弱项设计的趣味体能游戏,有效破解了学生抵触锻炼的难题。

此次武汉之行,让我更明确了方向。我将把所学所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改革我的课堂教学,让我的学生们也能享受到更科学、更有趣、更安全的体育教育,为他们终身体育意识的奠定贡献一份力量。


 

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张晓玲老师:怀着对优质数学教学的探究热忱,我在华师一附中开展了一周学习。每日聚焦七年级数学课堂,教师们以清晰的逻辑链条和贴近生活的案例,将抽象知识具象化,让我直观看到“以生为本”如何在数学课堂落地。此外,我也旁听了英语等科目,跨学科的教学视角为数学教学设计带来新启发。教研活动同样干货满满。数学组围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展开研讨,老师们分享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还针对课堂练习的分层设计细节反复打磨。这种务实求精的教研氛围,让我不仅学到具体教学方法,更领悟到数学教学的深层逻辑。 

重庆市长寿华师学校周荟月老师:在华师一附中为期五天的学习,让我在专业成长和教育认知均收获满满。。王丹老师在“代数式、列代数式”课时中,并非直接灌输概念,而是结合学生生活场景,联系实际设计问题,让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建立联结,完美破解了代数入门的“抽象难题”。邓旭老师上习题课时,不仅仅只讲对应错题,而是将其拓展,发散学生思维,让他们能举一反三,掌握一类题型。霍映辰老师面对“反比例关系”这一较理解的知识点,通过画图表、举实例、做对比等方式,将“变量变化规律”这一核心逻辑层层拆解。

此外,华师一附中还有丰富的校园学生活动,整齐有序的跑操做操,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体魄,更培养了团队凝聚力与纪律意识;各学科精心设计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跳出课本,在“做中学,玩中学”,真正实现了“五育并举”,这种“知识传授与素养培养并重”的教育理念 ,同样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范例。



李先艳书记在总结中指出,本次跟岗活动既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更是教育情怀的传递。我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推动跨区域教育合作,通过教师研修、课程共建、云端教研等形式,构建校际协同发展新格局,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