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新闻速递
科学精神润“华”心,院士箴言启新程 ——华师一附中初中部“院士进校园” 活动闪耀开启
作者:李向君 来源:本站 浏览量:18 发布时间:2025-10-30

当科学的星光邂逅青春的原野,一场思想盛宴华师一附中初中部如约而至10月1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鱼类遗传育种学家桂建芳、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科技合作处处长王亮伟、副处长郭妍等嘉宾莅临校园,闪耀开启“院士进校园”科普教育活动。

 

华中师大一附中副校长、初中部执行校长江兴隆携班子成员与全校师生一同,通过现场和线上直播共同参与。活动由学工副校长叶文娇主持。




 

作为 “院士进校园” 系列活动的开篇,桂建芳院士携数十年科研匠心与人生感悟与逾千名师生共赴这场“与科学对话”的盛宴,让科学精神的重锤在青春心域,激荡出雄浑回响。





 

以鱼为伴,回望科研路里的“成长密码”

 

“我来自黄梅,鱼米之乡,对鱼的亲近,是刻在骨子里的缘分。”


DSC01983.JPG


桂建芳院士结合自身经历,讲述数十年求学与科研故事。1977年借恢复高考契机,他田间劳动之余复习,考入武汉大学生物系,自此与“鱼”结缘;1984年进入中科院水生所后,他深耕多倍体鲫遗传育种,带队跟踪银鲫繁殖周期,十余年揭示其遗传机制以奠定育种基础,还创制“中科 3 号”“中科 6 号,破解“无肌间刺鱼”养殖难题,每一步都饱含坚守与创新。


DSC01924.JPG

 

谈及成果,桂院士尽显“惠民”初心:团队搭建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桥梁,让鲫鱼产量从 1983 年的4.8万吨升至近年280万吨“改良鱼”走进千万家庭;还通过《水产遗传育种学》等专著、期刊及“自然通识课,普及科学知识。


DSC01910.JPG

 

现场,桂院士凝练出的“三点感悟”,更是为少年们解锁了成长与科研的“密码”:  

 

“珍惜机遇、笨鸟先飞”是成长的关键——从恢复高考时的奋力一搏,到赴美深造寻觅技术支撑,再到成为首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他始终以“不辜负时代机遇”的自觉,在每一个转折点上全力以赴;  

 

“持之以恒、执着拓新”是科研的路径——为攻克单性物种遗传多样性难题,他们反复试验,最终揭示“倍性变化驱动生殖转换”的规律,更开创出合成多倍体的精准育种新技术,用“日复一日的严谨”打破“灵光一现”的幻想;  

 

“豁达奉献、奖掖后学”是幸福的源泉——他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渔业生产,让渔民增收、餐桌丰富;他多次获评“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培养出一批水产科研人才;主编《中国水产养殖:成功故事和现代趋势》向世界展现中国水产实力,在“授人以渔”中收获满径芬芳。


DSC01945.JPG

 

 

问答互动,院士箴言点亮少年科学梦

 

“桂院士,是什么契机让您下定决心把鱼类研究当终身事业?”“实验失败时,您怎么调整心态?”“您是怎么平衡科研与语文、英语学习的?”……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纷纷举手,将心中对科学的好奇与对成长的困惑倾诉而出。






 

对于人生规划,桂院士耐心作答:“兴趣是起点,但更重要的是找到前进的方向”;谈及与坚持,他笑着说“理论突破是基础,要耐得住寂寞,扛得住挫折”;而关于科研与人文的兼修,他坦言“文学让我幸福,也能给他人快乐,英语则是科研走向世界的桥梁,学科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加分项’”。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既解答了疑问,更拉近了“科学家”与“少年们”的距离,让科学不再是书本上的公式,而是有温度、有韧性的人生选择。



 

当有同学分享“从您的故事里,我懂了‘科学不是实验室里的图谱,更是让生活更好的力量’”时,桂院士欣慰点头:“很高兴你们能收获这些——科学的意义,正在于服务社会、造福国家。”

 

薪火相传,种下科技报国的少年志

 

活动尾声,学生们带着满满的敬意与感谢纷纷走向桂建芳院士,师生与院士、嘉宾共同合影,镜头定格下这一“科学传承”的温暖瞬间。





“院士进校园”系列活动的初心,便是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科学家精神,在心中种下“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种子“桂院士以‘鱼’为媒,教会我们‘珍惜机遇、持之以恒、奉献担当’,希望同学们以院士为榜样,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未来用科技为祖国发展赋能。”



 

当屏幕两端的掌声同时响起,这场科学盛宴落下帷幕,但桂建芳院士传递的科学精神与人生智慧,已如春雨般浸润少年心田。学校将持续推进“院士进校园”系列活动,邀请更多领域的科学家走进校园,让科学的光芒照亮更多少年的成才之路。

 

以鱼为伴,

回望科研路里的“成长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