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专业成长,共促教育发展
10月27日,来自苏州实验初级中学、书院世家学校、东莞东城、临空港实验学校、黎安滨海学校、琼中思源学校的八名教师前来华师一附中初中部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跟岗学习活动。华师一附中初中部李先艳书记对跟岗教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我校的办学理念、学科建设特色以及在英语和音乐教学方面的先进经验。

跟岗期间,老师们深入课堂,聆听了我校英语、音乐教师的多节示范、常规课。课后,老师们围绕 “如何提升学生英语、音乐核心素养”“分层教学在英语、音乐课堂中的实践” 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研讨,大家畅所欲言,分享各自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在思想的碰撞中收获了宝贵的经验。
华中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初级中学 沈书瑶 老师:本次教学观摩活动令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张丹老师的课堂,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智慧。张老师的课堂氛围融洽,其亲切自然的教态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尤为值得我学习的是她对教学媒介的策略性运用:她不仅注重传统板书的“慢工出细活”,通过精炼要点、放慢节奏来追求清晰度,强化知识脉络;更能策略性地结合PPT等即时工具,真正做到“删繁就简”,使两者相得益彰,有效服务于教学重点。
在课堂管理上,张老师并未“满堂灌”,而是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她有意识地“留白”,主动预留出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活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更将课堂构建成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索空间,确保了知识的内化与思维的碰撞。此次观摩让我深刻体会到,一堂好课是教师精心设计与学生主动参与的美妙结合。我将把“策略性使用媒介”和“主动留白”这些宝贵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更适合学情的教学策略。

书院世家学校 孙烨老师:2025年10月27-29日,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书院世家学校黄家湖中学派我到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学习。
一进校园,就被学校的书香氛围所感染。孩子们在老师的组织下有序早读。在英语早读的后半部分,也会有听写环节检测同学们的学习效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听课环节。曾老师的课让我知道原来在初中的课堂就可以给孩子们训练影子跟读,甚至还可以有盲听笔录这样只有在大学阶段才会出现的训练。这些孩子们何其幸运能够在初一课堂中就运用了这样的听力技巧。陈老师的语法课让我耳目一新。即使是基础的句型转换,陈老师也能通过确定主语、定助动词等方法让孩子们有“法”可依。在与白老师的交谈中,我明白了教师要通过大量做题、不断自我提升才能在课堂中迅速判断重难点,抓住学生弱点,精准打击。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受益颇多。在今后的日子里,也会继续向华师一英语团队的老师们学习,将优秀的教学经验内化并传授给自己的学生们。
东莞东城 谢依祎老师:本周,我有幸前往华师一附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英语教学跟岗培训,深感获益良多,主要体会有两点:其一,是对“因材施教”的深刻理解。尽管是同一年级同一备课组,我观察到各位老师绝非简单地执行统一教案。他们都会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学情、课堂反应和知识薄弱点,对教学模式与环节进行个性化调整。这种基于学情的灵活变通,让我看到真正高效的教学不是机械地完成流程,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动态设计和精准施策。其二,是优质课堂氛围的构建。集团本校的学生综合素质高,思维活跃。老师们并未因此追求严肃刻板的纪律,反而巧妙引导,营造出一种轻松、互动且思辨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乐于表达,在和谐的师生互动中高效地掌握了知识。这彻底打破了我过去认为“安静=有序”的片面观念,让我认识到,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
此次培训让我反思,优秀的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未来,我将在未来勇敢地探索适合自己学生的个性教法,努力打造既有深度又充满活力的英语课堂。

东莞东城 李博贤老师:本次在华中师一附中的跟岗学习,于我而言是一场音乐教育的浸润之旅,既有专业认知的刷新,也有对教育生态的多元思考。
在音乐常规课观摩中,我看到了李杰老师们将音乐知识与学生生活、兴趣紧密结合的巧思。例如有一首乐曲联系到另一首相关主题的乐曲对比情绪,从一个点引申,让我意识到音乐教学可以如此生动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欲。
在合唱社团排练观摩中,学生们在李老师的指导下,从音准、节奏的精细化打磨,到声部间的协作配合,展现出的音乐素养远超预期。刚好,我们学校也是排练这首曲目,但我们是全新的社团,仅有不到二十人构成,我从认识小节开始教起。当我看到附中的孩子们拿着线谱时,就知道功夫下得有多深。

华中师一附中依托华中师范大学的优质资源,为音乐教育搭建了诸多高规格平台,能组织学生参与高校艺术展演,这种资源的深度融合,让学生有了更广阔的艺术视野。作为旁观者,我既羡慕学生能在这样的平台上绽放艺术才华,也羡慕学校音乐教育能在高校资源的滋养下不断成长。
临空港实验学校 盛子葳老师:在华师一附中初中部为期一周的沉浸式学习,我不仅学习了七年级英语组的课堂教学与课堂管理,深刻感受到师生间积极的课堂联结与高效互动,还真切领略了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
首先,观摩学习曾艳老师的课堂让我学习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的理念。曾老师在课堂上对核心知识进行精准输入,随后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充分练习与大量输出。曾老师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千万别动笔写,用脑子记,别用笔记”。与灌输学习的传统课堂相比,曾老师更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让真正的学习在课堂之内完成。这种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语言知识在真实的运用中扎根、生长。同时,该校学生卓越的综合素养在不同教师的课堂中都展现出来。学生们思维活跃、勇于表达,对教师指令的理解与执行迅速而准确,体现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专注力。
其次,漫步于华师一附中的校园,浓厚的文化气息无处不在。校园中央的红色奔跑雕塑,各具特色的学科文化长廊,镌刻着校训、教师观与学生观的文化背景墙,则将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校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充盈学生的校园生活。

黎安滨海学校 廖文杏老师:为期一周的华师一附中跟岗学习让我收获颇丰,深感该校在艺术教育领域的深厚底蕴与创新实践。
在课堂学习中,七年级《夏夜圆舞曲》一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授课教师以生动的情境导入,将音乐知识与情感体验巧妙融合,通过互动演唱、节奏律动等多样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我体会到优质音乐课堂应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
此次学习让我认识到,艺术教育不仅是技能传授,更是审美素养与团队精神的培养。未来我将把所学经验融入教学实践,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助力学生在艺术熏陶中全面发展。

琼中思源实验学校王晓莹老师:在为期一周的跟岗学习中,我深入华师一附中课堂,聆听了李杰老师的音乐课与合唱课,受益匪浅。从《夏夜圆舞曲》的教学中,我体会到如何通过三拍子节奏训练和乐器音色辨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情感与结构;合唱课上,柯达伊手势的运用、声部融合训练,以及对学生听觉配合能力的重视,展现了合唱教学的系统性与专业性。
此外,舞蹈课观摩与教师座谈会进一步拓宽了我的视野。我认识到音乐教育不仅是技能传授,更是素养的培育,需注重学生的参与感与表达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纪律、目标与方法的把控,也让我反思如何更高效地组织课堂,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琼中思源实验学校陈丽琴:我跟岗的老师是李杰老师,听了李杰老师的合唱选修课,我发现李老师训练学生很有耐心,很注重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用手势结合唱唱名训练声音的位置、善于引导学生并教会学生歌唱的方法,学生们很投入地训练,歌唱的效果好!在课后交流中,与李老师主交流合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让我在今后的合唱教学中有了方向。在聆听《夏夜圆舞曲》教学中,李老师教态自然、亲切、幽默、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上课状态,发现学生开小差及时提醒,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联想,发挥创造力。我感到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进行联想、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方面做得不够,今后加强。
通过跟岗培学习,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今后要克服教学倦怠,重视学生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转变教学理念和行为,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跟岗学习结束后,我校组织参与跟岗的教师们开展了总结交流座谈会。会上,教师们纷纷表示,此次跟岗学习内容充实、针对性强,不仅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还拓宽了教育视野,明确了今后的专业发展方向。大家一致认为,将把此次跟岗学习的收获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为学校英语和音乐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贡献力量。

李书记表示,此次英语、音乐教师跟岗学习活动,搭建了校际间教师交流学习的良好平台,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我校将继续加强学校间的合作与交流,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和学习活动,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