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区华中师大一附中初中部学科校本高级研修(一)
作者:罗炜
来源:科教处
浏览量:3774
发布时间:2021-07-11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做终身学习型教师。2021年7月10日,洪山区初中区域性中考学科校本高级研修班培训在华中师大一附中初中部阶梯教室举行,本次活动由洪山区教育局主办,洪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湖北阳光教育研究院。学校作为培训集中点,接纳来自华中师大一附中初中部和板桥中学共148名研修班学员进行集中培训。
活动由科教处叶文娇主任主持,她代表学校对组织本次活动的区教育局、教科院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到会的全体教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隆重介绍了今天的培训专家。
上午的培训课是郭素然教授主讲,郭素然教授是国际关系学院心理教育研究中心讲师,心理健康咨询师,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她今天给我们带来的培训课题是《助力青春期成长——做积极的引路人》。

郭教授首先从青春期的阶段性、青春期的普遍性和不妖魔化青春期三个部分阐述了青春期这一个特殊的阶段,并指出青春期是个体成人的必经阶段。青春期是人生的一个成长阶段,这时的大脑神经通路是可塑造的,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然后,她从生理与大脑发育、认知、情绪、自我意识四个方面阐述了青春期的发展特点,并列举了青春期适应不良的表现。最后,郭教授从专业的角度提供了助力青春期成长的建议,并呼吁学校和老师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多与看护人或家长沟通和给予孩子共情与社会支持。

郭老师深入浅出地将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内外表现及原因,提升自我效能感及情绪调节等方面娓娓道来,给我们带来了更加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指导性建议。

下午我们有幸请到了班建武教授,为我们带来《学生发展与德育实效》专题讲座。
班建武教授,是教育学博士、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班教授首先指出要跟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就得接上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的频道。很多时候,我们跟学生讲的道理讲不通,不在我们的道理没有道理,也不在学生讲的道理有道理,而在于老师的道理与学生的道理不在同一个频道上。用讲道理的道理来讲道理,且要确定讲道理的方式。做与不做,尽管行为一样,但道德水平却是不一样,关键是背后的理由和动机。

随后,班教授从家庭的实际问题谈开来,他指出要让学生接受老师的爱,就得明确彼此之间,是否建立起一段师生共同关系的确认。教学入脑,德育入心。德育工作从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始。德育归根结底要赢得学生,而不是赢了学生。德育要“以退为进”。
最后,班教授认为孩子青春期叛逆是心理问题,没有道德上的是非善恶,而判断一个学生的问题是心理问题还是道德问题,关键在于有没有主观上的恶意,有则是道德问题,必须批评;由于学生能力不足导致的问题,不能批评;由于学生态度导致的,必须批评。德育工作,任重道远;立德树人,意义深远!
班教授抽丝剥茧,条分缕析,用生动的案例,专业的视角,一点点让我们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破译学生的行为密码。他从认识学生的道德水平和阶段、学校及家庭德育的爱能培养策略、对孩子心理道德问题的判断应对等方面,让我们高度共鸣,了解学生,寻找学生的情感共鸣点,是有效德育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