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健全学生关爱体系,提升德育工作实效,增强成长导师工作效能,我校于2025年4月10日下午举行了第四届“德育节”之成长导师专题研讨会,全体班主任老师及学生成长导师参与了本次培训,德育副校长叶文娇主持了本次研讨,研讨会邀请了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余璇老师担任了讲座专家为全体老师进行了工作技能培训。
研讨会伊始,余璇老师指出数智时代中学生的群体特征,从个体发展与社会环境等视角看见学生在学业成长、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方面所面临的发展任务,并指导教师运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培养学生成长型思维,构建学生多维度优势,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挑战,习得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其次,余璇老师介绍了中学生谈心过程中的常用技术,如:倾听与回应。在倾听部分,教师应从客观事实、情感动机和心理需求三个方面去理解学生。余老师使用丰富的案例剖析萨提亚冰山模型,指导老师们关注学生行为背后的动机。在回应部分,余老师指导老师们可使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引发学生思考,例如:目标导向式提问、奇迹提问以及资源导向式提问等;还可通过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来帮助学生应对当下的困境。余璇老师还强调了教师自我关怀的重要性,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随后,我校教师与余老师积极讨论,分享自己教学经验中对于不同学生的真实案例及应对策略,并表示在未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因势利导,做好德育心育融合教育。
最后,叶副校长提出我校成长导师制工作的目标与方法,其工作范围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成长向导及跟踪导育等多个方面,并鼓励各位成长导师勇担重担,增强教师育人能力,营造我校“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立德育心氛围。
学校始终坚守“塑造强健身心,涵养卓越品格,培养关键能力”的人才培育观,历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立德育心,护航成长的绿色心育实践。深化开展成长导师工作,既是学校呵护学生成长的关键一招,又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实践,更是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的创新举措,为培养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青少年奠定坚实基础。